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失业忧虑?信息恐慌?人工智能将是一场长期的博弈!

人工智能,英文名称是Ari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模拟人类脑力活动计算。它的研究目标就是希望计算机拥有人一样的智力和能力,可以替代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类和决策等多种功能。而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AI这一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在21世纪,它才真正地登上了舞台。

人工智能的出现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它的智能化程度也让我们惊讶不已,比如在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绝对优势获胜,而后与柯洁对战,阿尔法围棋(AlphaGo)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还有AI选角,《明日之子》第一季的钟易轩,爆款网剧《最好的我们》男一号刘昊然,《中国有嘻哈》的明星制作人吴亦凡,他们都是通过AI选角系统,根据信息标签进行筛选,最终选出符合程度最高的一位 。不得不说,通过AI,人们的工作不再带有猜测和预想性,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数据。

近年来,随着通信网络、存储能力及云计算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虽然目前AI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在家电、移动设备、社会管理等软硬件都融入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时,我们可曾想过,它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又将是怎样的灾害?

人工智能将带来失业潮?

早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之初,大部分手工工作被机器替代,底层人民都在忧虑自己是否会被机器代替。而如今这一问题再被提起,人工智能技术正突飞猛进,通过AI控制的设备开始逐渐代替曾经只有人类才能胜任的各种工作,而此前,我们认为不可能被取代的教师、律师等特殊职业,也面临着威胁。就目前而言,机械化、程式化的工种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类人群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趋势,据美国美林银行预测,2025年以前,人工智能带来的“每年创造性破坏的影响”可能会达到14到33万亿美元。

人工智能将威胁日常生活?

据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大部分AI应用系统都是基于已有的AI框架,而这些系统、软件实质上都存在安全漏洞,用户个人数据将全部存储在相应的云端。当黑客侵入其中并获取控制权时,用户的安全和财产是否还能得到保障?不仅个人用户的安全我们需要预防,技术层面的安全我们也应当注意,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郭耀所说,市场上的很多智能硬件是国内制造,但是像安卓、RAM、小米品牌的内核,以及Linux开源都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其中技术层面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人工智能会造成人类毁灭?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否会毁灭人类?很多人可能从主观上认为,智能机器人是由人类发明和控制,怎么可能有机会来毁灭人类?从理论上而言的确没有错误。当人类赋予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的人类思维,将近一步提高其思考能力,当多种想法统一结合时,其思维是否会发生冲突,从而导致极端想法?当这类极端想法产生时,是否还会认可人类?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曾表示过此类的担忧,就连伊隆·马斯克,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和火箭公司SpaceX的创始人也有同样的想法,他认为我们正在用人工智能召唤恶魔。

逃避不是办法,引导才是出路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会开始害怕人工智能的到来,但是逃避不是正确的做法。在就业问题上,虽然一些劳动被取代,但是可以创造新的岗位。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报告,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代替180万个岗位,但却可以创造出 23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就需要科研人员加强安全屏障,基于AI的角度,学会识别和预防攻击行为,并且为AI设置安全保障。对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来说,如果可以研发出完全独立自主的芯片和系统,将有效避免中兴事件。

人工智能的发展,喜忧参半,人工智能到底该不该继续研究下去,或者说应该朝着什么样正确的道路研究下去,我们都很难说。每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逃避绝对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优点,最大程度的避免缺点的出现,才是人类真正应该考虑的。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