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利用的数据有哪些?
导读: 人工智能可利用的数据有哪些?社交数据、棋谱、诗歌、病历……和它们比起来,有一种数据会将人工智能的高度拉升至寰宇,那就是卫星采集获得的数据。
人工智能可利用的数据有哪些?社交数据、棋谱、诗歌、病历……和它们比起来,有一种数据会将人工智能的高度拉升至寰宇,那就是卫星采集获得的数据。
4月9日,央视发布消息,中国第一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预计于下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升空。
“天智”即天基智能,“天智一号”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搭载了一个小型的云计算平台。卫星项目牵头单位之一的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秘书长赵军锁在日前召开的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介绍,云计算平台可将获取数据在“天端”进行计算,“它还可以调用其他计算节点,根据任务需求合理配置计算节点,进行智能计算”。
“人工智能时代,对地观测卫星要长一个‘大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说得更形象。他表示,如果建成了“天脑”,卫星数据的应用将可能在手机上接收和操作,到时卫星数据将成为大众唾手可得的数据。
高性能计算,让数据处理从地到天
“举个例子,当我们的海军在非洲巡逻遇到海盗时,卫星拍到图像,但它过境到中国上空要花几个小时,再下载数据到地面站,等地面站处理数据发到海军时,海盗的船已经走了。”李德仁认为,现在的卫星系统存在系统孤立、信息分离、服务滞后的问题。
反应迟滞之外,效能不高也是当下卫星系统的普遍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杨小牛说:“卫星在天上飞来飞去,效能其实并不高,每天大约10分钟时段内采集到的数据是地面需要的。此外,我国现有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各成体系,每个卫星只担负一类功能。”
据介绍,卫星目前的平均造价约为每公斤20万元,随着中国航天商业化市场的逐渐开放,航天领域开始走上市场化探索之路。“成本”与“产出”这对市场的关键要素,开始调动起航天产业内各方力量,让高居于寰宇的“人类之眼”发挥最大效能。
目前,卫星的运行和数据的下载再分析都是耗费大量时间的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德仁提出了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的应对思路。
李德仁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融合进而完成3件事,即“地球空间信息海量数据的获取、智慧空间数据处理与挖掘、地球空间数据驱动应用”。这与人工智能获取信息、深度挖掘和作出反应的3大阶段步调一致。
数据的处理将从“地”转移到“天”。“卫星上的相机和智能处理系统就能将所有的影像快速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驱动相应的应用。”李德仁说。
在这一系统的概念图中,一个虚拟的“天脑”高悬于地球上方,被称为“高性能计算单元”,它在接受地球的上传指令的同时,通过综合计算“眼”(遥感、导航卫星等)、“耳”(通信卫星等)捕获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将分析结果下传到地球用户。
“空中飞艇或飞机捕捉到的地球表面空间信息也可以加入进来。”在李德仁的构想中,该系统能够处理星地协同数据,进行跨越天际的大数据挖掘、计算和判断,而且能够实现不超过分钟级别延时的实时“智能”。
- “我的个性”与“数据魔术”:政治被人工智能化了 2018-04-23
- 汇丰:将引入人工智能分析可疑数据防止金融犯罪 2018-04-11
- 如何为人工智能准备业务数据? 2018-04-11
- vivo配合人工智能Jovi正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 2018-04-10
- 为什么人工智能没有大数据就不能生存? 2018-04-08
图片新闻
- 5月30日 OFweek2018中国高科技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项目路演会 立即报名>>
- 8.30-9.1 OFweek(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 抢免费票>>
- 8.30-9.1 OFweek 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 预登记 索免费门票>>
- 8月31日 OFweek(第二届)AI+机器人论坛 抢免费票>>
- 精彩回顾 【在线研讨会】 企业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查看回顾
- 精彩回顾 【在线研讨会】 是德科技VR/AR 高速数字接口测试方案 查看回顾
- 人工智能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